|
4月7日,国际Top期刊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》(GPB)以“封面故事”的形式发表了我校谭晓风、张琳课题组题为“Tung Tree (Vernicia fordii) Genome Provides A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Genome Evolution and Improved Oil Production”(油桐生物进化与高种子油含量的基因组解析)的基因组学文章。我校经济林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科研攻关,终于成功破译了油桐基因组,为油桐种质资源保护、分子遗传学研究、良种选育及加工利用,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。
油桐是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,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。元朝时期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介绍,油桐逐渐远传海外,成为世界性的木本油料树种。其果实加工的桐油作为一种最为优质的干性植物油,广泛应用于优质环保涂料、舰船制造、军事工业等领域。尽管油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,但国内外对它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研究极其薄弱。
我校于2006年重建了国家级油桐种质资源库,2010年通过自交培育出杂合度仅为0.0976%的“葡萄桐”高度纯合体材料。2014年,我校联合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所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单位,以高纯合体“葡萄桐”为基因组测序材料,采用二代+三代测序结合Hi-C技术,最终获得了油桐染色体水平的全基因组序列,并解析了油桐基因组进化和桐油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。 |
|